当前疫情防控已经到了最紧要的时刻。4月7日,中共上海市委向全市共产党员发出公开信,要求全市共产党员紧急行动起来,尽锐出战、持续奋战,全力投身到这场严肃的抗疫斗争中去。在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亮身份、见行动,冲在抗疫的第一线,守护美好的校园与家园。
校园内的“大白”
3月30日清晨,学校进入封控状态,急需志愿者帮助,生命学院党总支教工一支部的刘如娟、庄敏、李剑锋、王瑞等在校党员尽数参与,他们与其他留校的教授与教职工们转身成为志愿者全力投身抗疫一线。他们不仅坚守在校园防疫的重要环节、传递着温暖,也无时不被所见的身边的正能量所感动着。
学校官微上发布的感人事正是老师们经历的日常
在封校期间,为了保证生命学院相关平台、实验室的稳定运转,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的需求,曾祥陆、玉散江.阿布拉、陈明、孙红彬、董健、章程、张雪迪、方静、苏莉莉、王瑞、刘国辉、熊缨、储元元、曾娴婷等同志坚持在岗位一线。
分子影像平台的王瑞同志介绍,“留校的老师全都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大家分工明确、坚守岗位,一旦有紧急或缺人的情况,大家也会过去搭把手”。她所在的小组主要负责三餐配送。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导致送餐有所延迟。送餐结束后同组的志愿者们立刻对出现的情况进行总结改进,尽可能使老师和家属们能按时吃上热乎乎的饭菜。
志愿者准备搬运物资
除了日常送餐,老师们有时还会接到紧急任务。4月1日晚,学校的基本生活物资相继到达,急需人手装卸和搬运。大家自发前往学生活动中心,男老师负责物资的装卸搬运,由女老师分装。当晚最后一批物资抵达校园时已是凌晨2点多。4月3日,大家又继续将消杀后的物资分送到教授公寓及学生、后勤人员处。当晚,驻校老师收到通知,紧急从1号楼撤离,将宿舍楼空出来供隔离人员使用。“当晚学校给大家提供了睡袋、被褥等基本生活物资。生命学院隔离在家的老师们深夜仍向我们致以关怀,学院给老师们提供了母婴室、带有沙发的办公室等可以睡觉的地方;学生们也纷纷发消息关心我们。彼时,无论是封闭在家、在宿舍、在办公室,人们的心是在一块的。”王瑞说,现在,身在生命学院里的她和小伙伴们依然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守护着我们的校园。
校园外的“大白”
生命学院教工一支部的李云同志在小区封控期间申请成为了小区的疫情防控志愿者,和一起参与防疫的邻居们从“陌生人”变成了“战友”。
李云主要负责为社区居民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消杀小区居民采购的物资并进行物资的分发。特殊时期,这些事务非常考验志愿者的组织能力与责任心。“虽然被封控在小区里,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也用实际行动为防疫尽一份力,和社区居委、志愿者、居民共同守护小区的平安也是此时最大的心愿。”李云说。
李云在消杀物资和清点抗原检测试剂盒
生命学院教工一支部的李秋凝所在小区是一个拥有2000多户、5000多人的中大型小区,需要大量居民志愿者负责楼栋联络、区域联络、现场维持秩序等。李秋凝在志愿服务中主要负责现场维持秩序、向邻居们解释分区域排队的方案、帮助年纪大的邻居登记健康云信息等。
3月29日小区开始召集党员在社区“双报到”,群众志愿者与党员志愿者并肩作战。李秋凝的身份从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亮身份成为了党员志愿者。那段时间她还负责积极联系校内人员组织成立一支专业志愿者队伍,并跟进对接他们工作生活上的联络与保障事务。她几乎天天从早到晚,从睁眼到闭眼,在微信上手指飞舞,电话里东“奔”西“跑”。直到4月9日,志愿者们完成任务,她总算是松了口气。
安置妥当学院的工作,李秋凝又投入到服务小区的工作中。“最近三次核酸,来我们小区的都是南京鼓楼医院的医生。听说他们吃住都不在上海,坐5个小时的大巴从南京到上海,到达上海后立马投入采样工作,结束后连夜赶回,休息一天后,再继续下一批到上海的工作。听起来真的让人心疼。”她表示,“能有机会同这些‘战士’并肩作战是自己的荣幸。我们能做的,就是发挥自己的作用,动员邻居、提高采样效率,让医护工作者早点收工,早点回去休息。”
李秋凝在社区作志愿者